王岩,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198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生前系沈阳日报编委兼时事评论部主任,历任沈阳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政治新闻中心副主任、总编室副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等职务。先后荣获“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18年3月3日凌晨,因突发心梗不幸逝世。
王岩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对家乡无限热爱,以家国情怀、赤子之心投身到沈阳振兴发展,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奉献给了他深深眷恋的这片土地。他时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要求,奏响了一曲共产党员拼搏进取、鞠躬尽瘁的壮丽凯歌。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诚品格、敬业精神、负责态度、奉献情怀和担当务实的作风。他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是全市党员干部学习的表率、行动的楷模。
王岩同志学生时代入党,从那时起,他就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作为毕生追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在沈阳日报社工作的29年里,王岩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他坚持党性原则,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潜心耕耘理论评论,创作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为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呕心沥血;他心系新闻事业,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办出一张党委满意、读者喜爱的报纸笔耕不辍,联系实际解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答疑惑,既有说服力更有正能量,使党报新闻宣传主力军和舆论引导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彰显。学习王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始终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王岩同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觉地将个人的一切追求服从和适合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他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在本职岗位上始终吃苦在前、克己奉公,是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老黄牛型”干部。作为时事评论部主任,他长年轮值夜班;作为编委,他肩上担子极其繁重。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沈报集团处于转型创新发展关键期,他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先,在谋划《沈阳日报》改版、举办系列论坛、推动智库建设、创办万泉文学社等重大活动中,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学习王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把职业当事业、把使命当责任的优秀品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抓好工作,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投身沈阳新一轮振兴发展的伟大实践。
王岩同志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沈阳市新闻理论评论带头人,他在全国党报理论评论界享有很高声誉,是党报评论领域勇于创新的人才、开疆拓土的战士。他注重学习、勤于钻研,不断推陈出新,不断趟出新路,推动党报言论从政治宣传到政治传播的转变。作为市委宣传部品牌评论“沈轩言”的创始人之一和总执笔,他参与撰写和编辑的大型系列评论《全运十二论》成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的重要学习参考,《党代会十二论》《微笑沈阳十二论》《全面振兴十二论》等大型系列评论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习王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勇挑重担、锐意进取的责任意识,在大事难事面前憋足一口气、横下一条心,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在披荆斩棘、劈波斩浪中不断开拓振兴发展新境界。
王岩同志荣辱不惊淡名利,厚德载物向大千。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共产党员强大的人格魅力。他长期从事理评文章组稿编辑工作,对每一位作者都耐心指导、不求回报,甘为人梯,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誉。在他默默浇灌、精心培育下,打造了一支由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组成的写作队伍,筑起了沈阳理论宣传新高地。学习王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情怀,立足本职岗位,全身心投入工作,当好推动沈阳加快全面振兴的骨干中坚。
王岩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责任担当。他对组织安排的任务,无论多急多难多重,他都全力承担,保证如期圆满完成;对分管的理评、时事、副刊、体育以及媒体转型、智库建设等各项工作,无论多杂多繁多累,他都孜孜不倦,夜以继日追求卓越。即使在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春节,他还在修改沈阳日报评论座谈会方案、沈报集团三城联创大型策划方案;即使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电脑上修改评论文章。学习王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胸怀大局、履职尽责、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以“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推动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工作一件一件落实,汇聚起全市人民携手拼搏的强大力量。